close


        在3/7,風和日麗的台北午後,上班族還在勞勞碌碌地跟工作奮戰著,我竟然悠閒地跟以前的同事和她的藝術工作者朋友到了從來沒進去過的當代藝術館裡看展,真是幸福到難以言喻!

        其實自己除了自小就失聯,是學藝術出身的老爸以外,完全沒藝術概念的背景。但對於藝術、人文等一些包羅萬象,又富有思想與哲學的主題,興趣是相當濃厚的。當然不外乎只是想陶冶自己的性情一番!

        由上海美術館副館長張晴先生所策展的「果凍年代」,2007初夏開始自上海美術館巡迴,2008初春始自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其中41組藝術作家、60件展覽品所組成。

        「果凍年代」一詞,在副館長張晴先生的撰文裡,有很詳細的解釋。以下簡短地擷取概述:1980年代左右,中國導入果凍生產機具技術,開始在中國暢銷流行這個西方文明世界的食品。同時期出生的藝術創作者,彷彿果凍一般,外表顏色炫麗,具有柔軟卻不確定的形體,帶著甜甜的糖果味,易受歡迎,一口即嚥等特點,而其中所包含的內在,卻又因此時中國大躍進的改革而耐人尋味?引張晴先生所言:「自由與孤寂;開放與自我;純粹與透明」正是這年代所產生的特色。

        對張晴先生用「果凍」來比喻,不禁讚嘆很有內涵與深度。雖然我不是80年代所出生的人,但因為年代還是很接近,也深受同期許多如網路等媒體大變革的文化所影響,使我讀完撰文後,也深感我是半個果凍年代的人。

        由於文明極盡快速的發展及散佈,英國的ipod族、台灣的草莓族、日本的3P宅男族等等的產生,引發不僅是這個年代出生的人,也帶給前後年代的人們震撼的影響。更增加不婚族等族群的數量,對生活感到不安,一切價值觀扭曲變形地讓人急迫地想拾回小時的純真,卻又只是沈浸在文明改革所創造的網路與遊戲畫面的虛擬空間裡。是單純還是孤立,是獨立還是解放?這些以往精確性使用的哲學性字眼,已經革命性地改變本身本來所具有的含意,難以找到正確的答案。我們得到更多娛樂,卻不見得精神更滿足;得到更多選擇,卻增加了不確定性的不安;得到更多的方便,卻也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信賴與溝通。 對於圖像的感受、趣味、想像力增強了,卻退化對文字的解讀與賞析的耐性,也少了內在含意的見解與瞭解。簡單來說:「高興就好!」真的這樣就可以嗎?

        以上包含了對時代的感慨以及對作品的感想。人們是否成了文明下的工人?少了用行走來瞭解這個世界?少了動筆的書信交流?少了時間瞭解並關懷在周遭的人?少了多少對靈魂觸動的深切感受?人~忙?是茫?還是盲?

        還蠻喜歡展覽的標題圖,炫麗地讓人想動指擷取而食一番。雖然我也不全認同草莓族是金絮其外,耐力與內涵不足。只不過自我主義當道,不免有些起了不小的大頭症,從溫室中到戶外熟悉這個野外詭譎的世界大環境,還需經一番日曬雨淋,才有辦法茁壯。但細胞突變越多時,也才能在更艱鉅的環境下生存。

        下週應該還會在工作天到台北美術館看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豐雄」的展覽,我真是太愜意的米蟲族了!

(以上圖片與文字擷取引用,皆為台北當代藝術館所有。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ip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